当前位置:循环首页>正文

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变迁与实践进展

作者:  蒋文平   日期:2008/4/12 15:24:00

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,谢绝任何形式转载,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。

抗心律失常药物发展不是太快,现在所用的药物与20年前相似,但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发生了较大的变化,按循证医学重新评价了现有的药物,规范了心律失常治疗和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(AAD)应用,使患者从治疗中获益,尽可能限制各种不良反应,因此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既要遵循指南,又要判别病情,选用合适的药物。

苏州大学附属一院   蒋文平

抗心律失常药物发展不是太快,现在所用的药物与20年前相似,但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发生了较大的变化,按循证医学重新评价了现有的药物,规范了心律失常治疗和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(AAD)应用,使患者从治疗中获益,尽可能限制各种不良反应,因此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既要遵循指南,又要判别病情,选用合适的药物。

1.药物治疗变迁:

奎尼丁(ⅠA类AAD)是上世纪50-60年代就广为用于房颤和房扑的复律和维持窦律,并已经形成了应用常规,它的转复率也有60-70%,年内维持窦律的也有半数,但奎尼丁除阻滞钠内流外,还有阻滞钾外流,抑制Ikr,使QT间期延长,增加复极离散,因此有一定的尖端扭转性室速(TdP)的发生率(2-8%),其发生率将随心功能不全加重而上升,随洋地黄、利尿剂的联合应用而增加,因此从上世纪80年代后逐渐淡出治疗,现年轻医生也许已不会用奎尼丁。普鲁卡因胺(ⅠA类AAD)是上世纪50-60年代抗室律失常的主要药物,它的代谢产物N-乙酰普鲁卡因胺(NAPA)具Ⅲ类AAD作用,延长QT间期,亦能诱发TdP,长期口服还能诱发狼疮样表现,因此口服制剂临床已停用,抗室律失常70年代也被利多卡因替代,现还保留在预激综合症(WPW)合并房颤(AF)中应用,静脉注射控制心室率。双异丙肾吡胺(ⅠA类AAD)上世纪70年代用于房性心律失常、AF治疗,但有较强的负性肌力和抗胆碱能副作用,也能延长QT间期,因此从它问世就没有形成在抗心律失常治疗中地位,现也淡出治疗。利多卡因(ⅡB类AAD)长期以来一直是抗室性心律失常主药。但自90年代起,发现在急诊抢救室速/室颤(VT/VF)、心脏复苏中不及胺碘酮有效。在CCU急性心肌梗死室速治疗中未见总体死亡率降低[RR1.06(95%CI0.89-1.26)P=0.5)],因此近期各主要指南(ST抬高心梗、慢性心衰治疗、成人心肺复苏)不再推荐应用利多卡因,最近室律失常和猝死治疗指南利多卡因降为Ⅱb级推荐应用。至于美西律(ⅡB AAD)仅用于一般的室性早搏治疗,缓解症状。普罗帕酮(ⅠC类AAD)应用有了严格的规定,它只准用于心脏无结构异常、心功能良好的AF复律、中止阵发性室上速、特发性室速,不允许用于心肌梗死、心力衰竭、室内传导障碍者。可见自CAST试验后,Ⅰ类AAD在心律失常治疗中地位日见下降,对AAD评价不再以心律失常替代指标为准,而以降低总体死亡率为评定终点,由此近20多年未见有新的Ⅰ类药物问世。

?受体阻滞剂(Ⅱ类AAD)在抗心律失常治疗中地位逐渐被重视,用于抗高交感活性,减慢AF心率、降低AMI或陈旧性心梗、慢性心力衰竭、LQTS、ICD植入者猝死率,能有效地控制电风暴,因此它是唯一能长期应用降低死亡率的AAD,并能加强其他AAD的抗心律失常作用,常与胺碘酮、普罗帕酮、美西律等合用,与Ⅲ类药物合用能降低TdP的发生。

Ⅲ类AAD是近20年来研究最多的AAD,有不少新的AAD问世,如依布利特、多非利特,它们是选择性Ikr阻滞剂,都已在临床应用,但它们的不足亦为促心律失常,致TdP源性质。因此近年更重视发展多通道阻滞剂,如阿奇利特(Azimilide)和Dronedarone。它们已进入临床试验,TdP 发生少。但目前最常用的Ⅲ类AAD只有胺碘酮。在AF治疗指南中推荐胺碘酮复律和维持窦律和急诊控制心室率,在室速/室颤、猝死防治中,无论心肌梗死、慢性心衰、心脏复苏各指南都推荐应用胺碘酮。胺碘酮的优点为可用于心脏结构异常、心功能不全的心律失常,不带负性肌力和基本无促心律失常作用。因此它占AAD处方的30-70%,但在应用中应注意甲状腺、肺、神经系统、肝脏等不良反应。

Ⅳ类AAD为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,维拉帕米主要用于中止阵发性室上速 (房室结折返性心速和正向性房室折返性心速),地尔硫卓主要用于AF室率控制(?受体阻滞无效时)。

可见我国目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仅为?受体阻滞剂,胺碘酮、普罗帕酮(莫雷西嗪)、利多卡因、美西律、维拉帕米、地尔硫卓、腺苷(三磷酸腺苷)、洋地黄等。依布利特也有应用,它为AF/AFL的转复药物,1mg静注,必要时重复,在心电监护下应用,随后监护4h。

2.AAD在抗心律失常治疗中地位

心律失常在器械介入治疗上有较大的发展,如起搏、消融、ICD等都带有根治性质,患者能远期获益。药物治疗目前重在近期效果,如阵发性室速,室上速发作选用药物中止、AF复律、消融或植入ICD后辅助治疗、防止电风暴发作、早搏治疗等均依赖于药物。心律失常远期防治,除?受体阻滞外,尚无理想推荐药物,原因在于它们的促心律失常作用或心外副作用。

3.促心律失常防治

促心律失常是AAD应用中不可回避的问题,问题在于如何减少发生和发生后如何处理,有经验的医生应用AAD,促心律失常发生率少,其原因在于他能估测发生促心律失常的倾向,心脏结构异常、左室肥厚、心脏扩大者就不能耐受ⅠC类AAD,对ⅠA类、Ⅲ类AAD耐受力也很差,心功能不全者既不耐受ⅠC类AAD,也不耐受QT延长的药物,他们的QT间期已有所延长,在AAD的影响下复极离散更加大,因此对AAD较敏感,要谨慎应用。QT间期延长者或LQTS不能选用Ⅲ类AAD,基础状态QTc>440ms、严重心动过缓、血钾偏低也少用延长QT的药物,既往应用发生过TdP者,最好不再选用同类药物,基础状态QRS波宽已>120ms也避免使用ⅠC类AAD。促心律失常是变数,它的发生无固定AAD血浓度,当心功能恶化、血钾偏低、高交感活性或其他药物相互作用,使原在平稳治疗中药物出现促心律失常,使原本无促心律失常药物在特定的条件也显出促心律失常,如胺碘酮多通道阻滞不发生TdP,但低血钾时Ikr已降低,此时Ikr通道对胺碘酮十分敏感,同样可加重复极离散,发生TdP,因此AAD一般不用作心律失常远期防治药物。

促心律失常表现为原心律失常加重或出现新的心律失常,但也带有一定特征性,在洋地黄过量心律失常表现房颤时出现Ⅲ°AVB,治疗过程中发生房性心动过速伴AVB或出现双向性室速,ⅠA类、Ⅲ类药物治疗中出现TdP,ⅠC类药物应用中出现不间断室速,应该疑及促心律失常,首要处理停用AAD,QT延长诱发者静注硫酸镁,ⅠC类AAD诱发者静注碳酸氢钠。促心律失常也有呈电风暴形式,静注?阻滞剂有时见效。因为?阻滞剂能降低Ⅲ类AAD的Ikr阻滞,?阻滞也能减慢心律,改善ⅠC类药室内传导。

4.室律失常AAD的应用

危及生命的室律失常是治疗难题之一,现多采用综合治疗措施,在此只涉及药物治疗。危及生命的室律失常通常指持续性室速(不论其血流动力学影响有否)、室颤和在特定情况下非持续性室速(不论其单形或多形),它们多有复发的倾向,因此需采取二级预防措施,对高危者应采取一级预防治疗。从总体上说ICD的预防效果优于药物,但从国情说接受ICD治疗还是少数,多数有赖于药物治疗。在防治室速/室颤(VT/VF)中有效的药物为?受体阻滞剂和胺碘酮,对此已有较多的循证依据,?阻滞剂为一线药物,当用足剂量见效不大时,在严格观察下加用胺碘酮,以防不良反应。在极端情况下电风暴发作时常取?阻滞剂联合胺碘酮治疗,发生电风暴者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异常,尤其急性心肌梗死,低血钾和高交感活性是其重要的诱因,因此治疗中常以?阻滞剂和补钾、补镁为常规,使血钾上升为4.5-5.0mM/L,心电才稳定。如电风暴主要由心肌缺血基质引起,静注胺碘酮有效,多形性室速电风暴?阻滞剂为唯一有效的药物。索他洛尔在室律失常治疗也已淡出,现VT/VF的防治选择列下图。

5 总结

(1)AAD Ⅰ、Ⅲ、Ⅳ类基本不用于远期防治
(2)在快速心律失常远期防治中?受体阻滞剂为基本用药
(3)心律失常远期防治
    ①AF室律控制为基本治疗,节律控制消融为选择性治疗
    ②VT/VF猝死高危者,ICD为基本治疗,药物为辅助治疗,
        消融为选择性治疗
    ③重在基础心脏病的治疗,纠正病因、逆转重构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08年2月4日

no fax payday loan in georgia

版面编辑:国际循环



蒋文平心律失常

分享到: 更多

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招贤纳士
声明:国际循环网( www.icirculation.com)对刊载的所有文章、视频、幻灯、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。未经本站许可,不得转载。
京ICP备15014970号-5  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(京)-非经营性-2017-0063  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  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京ICP证150541号
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   © 2004-2024 www.icirculatio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公司名称: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:010-512955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