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循环首页>正文

左间隔支阻滞

作者:国际循环网   日期:2011/10/19 17:05:10

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,谢绝任何形式转载,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。

左间隔阻滞(Left Septal Fascicular Block,LSFB)一直不为人们所熟知。国内外关于其命名混乱,包括局灶间隔阻滞(Focal Septal Block)、间隔局灶阻滞(Septal Focal Block)、左前间隔阻滞(Left Anterior Septal Block)、左分支间隔束传导失常(Septal Fascicular Conduction Disorder of the Left Branch)、左间隔普肯纤维网阻滞(Left Septal Purkinje Network Block)、左中隔支传导阻滞等。关于LSFB的报道也很多,本文综合相关研究对其加以论述,给予这种长期存在且容易忽视的心电现象更多的关注。

张树龙 臧小彪  大连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医院 
历史及争议
    左间隔支的研究由来已久,但存在争议。20世纪初,Tawara发现左束支(LBB)分成三束,即左前分支(LAF)、左间隔支(LSF)、左后分支(LPF)。这一发现对心电图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。1956年Scherzi和Young以狗为实验对象发现心室初始激动发生在这三个区域。1960年Uhley等描述了狗的左束支传导特性,及左束支和它的三个分支阻滞在ECG上的表现,同年Robb通过解剖学研究证明左希氏束的三分支特征。而Rosenbaum等在1967年通过对左前分支阻滞(LAFB)和左后分支阻滞(LPFB)的心电图描述认为,人类左希氏束系统在解剖学及功能上均是双束支,并创造了“半支阻滞”(Hemiblocks)概念即左前半支阻滞和左后半支阻滞。这些学者至今仍坚持这种观点。此后对左间隔支阻滞进行了包括犬及人心脏的解剖学、组织学、病理学、心电向量、ECG等方面研究,同时也否定了所谓的“半支阻滞”。“半支阻滞”的概念也遭到了Hecht等的批判,Hecht等在左束支三分支基础上指出“分区阻滞”的概念更合适。同年Gambeta和Childers描述了第一份间隔支区域阻滞的ECG,在排除间隔支区域梗死的前提下提出右胸导联间歇性、频率相关性Q波的存在,并提出LSFB往往与RBBB和/或LAFB相伴的特点。之后关于LSFB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诊断标准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上。但关于LSFB的争论仍未停止,最近Elizari等重温“半支传导阻滞”概念,并就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做了阐述。回顾历史,LSFB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,关于“半支阻滞”的概念及否认其存在的论断是站不住脚的。
LSFB的可能形式
    Kulbertus等研究了49个人类心脏标本发现85%标本存在三分支,并将其分为三种形式:起源于左束支主干(74%);来自前上和后下区域肌束组成的网状结构(23%);后下区域分支和“假肌腱”的延伸(2.4%)。同样Massing等的研究也表明了左束支解剖学的多变性。另一方面,与心室单一的自心内膜激动相比,室间隔从左右两个间隔面开始激动,导致与之相关的起始QRS波方向的多变,这也是LSFB表现多样性的原因。正常情况下,在QRS波前10 ms左心室的左间隔、左前分支、左后分支各自除极,在开始激动少于5 ms的时间内右间隔、右室尖部、游离壁通过右束支开始除极。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初始除极向量,但影响不大。故而在QRS环10 ms内向量的方向为右前,常规心电图Ⅰ、V5、V6导联上会出现“间隔q波”。在QRS波中段时间,左右心室游离壁各自除极,终末段左室基底部和右室流出道除极。
    LSFB可表现为:①左间隔支激动轻度延迟。此时,左向右除极减弱,而右向左间隔除极的增强平衡了除极向量,使起始QRS向量环左移,总的结果是使间隔q波消失,QRS波形和持续时间无明显变化。②左间隔支激动明显延迟。这将导致显著的右向左、前向后间隔支除极,起始QRS向量环指向左、后,不仅间隔q波消失,还可在右胸导联出现q波及S波的加深。③当由于一些原因右间隔激动延迟(如右束支传导阻滞),而LSFB又存在时,间隔支的激动明显延迟,其激动来源于左前分支、左后分支所致左室除极波。起始QRS向量将向左偏,同样可有q波的消失。左向右和后向前间隔激动顺序将会在左室游离壁激动之后发生。这种阻滞情况可能仅仅表现为右胸导联S波振幅变小,或QRS波中晚期向量方向改变,与左前、左后分支阻滞类似。然而在这种情况下,LSFB往往被右束支传导阻滞掩盖。
LSFB的诊断标准
    左间隔支的解剖多样性,极易与其他心电现象伴发的心电异常混淆,使LSFB的诊断标准难以完全接受。目前尚缺乏广泛接受的标准,综合国内外一些相关报道总结如下:
    ECG可能的诊断标准:①I、V5、V6导联间隔q波消失;② V1-V3导联出现q波;③V2导联R波振幅>15 mm(振幅>V3),R/S>1(需除外可能致右和/或中胸导联高R波因素,如RBBB、左室异位、胸前导联移位、右室增大、间歇性预激综合征以及后壁心肌梗死、肥厚型心肌病、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临床病因,LSFB是建立在排除以上可能形式基础上的诊断);④QRS时限正常。
    VCG诊断标准较明确,主要有:①横面初始向右前向量减少但未消失或初始向量向左前;②横面QRS环逆钟向转位,环体狭长,主环体在左前;③横面QRS环最大向量角在30o~40o之间,而前方面积>总面积2/3以上,QRS环时间在0.10 s左右;④前向力>左向力。具备以上4条中之2条即可诊断。VCG相对明确,但临床应用较难,而ECG诊断缺乏统一的标准,导致LSFB在临床检出率较低。
LSFB合并其他传导异常
    左间隔支往往与左束支其他分支构成密集网络,且不应期较短,发生单纯性间隔支阻滞的机会并不多见,往往与其他束支阻滞并发。理论上可以与其他两种即左束支阻滞、右束支阻滞并存。
    大多数LAFB都会有起始QRS向量向左的表现,但这种情况也有可能是LAFB与LSFB同时存在而出现的,在右胸导联q波存在以及I导联q波缺失时,这种可能性更大。LSFB也会合并LPFB,但是由于LPFB单独发生时初始QRS向量向左上方向转移,往往出现左心导联q波的减少或缺失。这就是说LSFB合并LPFB时QRS波可能不出现明显变化。然而,我们可从ECG的q波减少或缺失来推测二者可能同时存在。

[1]  [2]  下一页

版面编辑:沈会会  责任编辑:张衡



左间隔支阻滞

分享到: 更多

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方式 | 招贤纳士
声明:国际循环网( www.icirculation.com)对刊载的所有文章、视频、幻灯、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。未经本站许可,不得转载。
京ICP备15014970号-5  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(京)-非经营性-2017-0063  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  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京ICP证150541号
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   © 2004-2024 www.icirculation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公司名称: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:010-51295530